跳轉至內容
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協會
  • 活動展開
    • 研討會
    • 活動特區
    • 參與改變
  • 非法器官移植展開
    • 影片區
  • 要聞展開
    • 新聞
    • 電子報
  • 生活保健
  • Q&A
  • 中文 (台灣)展開
    • English
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
生活保健

中西醫看「動脈硬化」見解不同

編輯部 2016-06-302025-01-09

作者 / 林貴 ( 中醫師 )

現代醫學認為, 動脈在粥狀硬化的過程,大多數的患者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。當患者出現胸痛、胸悶、心悸、頭痛、頭暈、四肢涼麻、四肢酸懶、跛行、視力降低、記憶力下降、失眠多夢等臨床症狀,才認為是動脈硬化引起的併發症。

如果動脈內的硬化斑塊因破裂引起血小板活化,大量凝集附著於血管內皮損傷處形成血栓,使血管短時間內完全阻塞,便很容易發生猝死。

那麼中醫怎麼看待西醫所說的動脈硬化?事實上,中醫沒有動脈硬化這一名詞。為什麼?因為中醫依「辨症論治」之法,視其症狀,再來對證下藥。中醫治療動脈硬化症,採用理氣化痰,通陽散結,溫中化飲、開胸利膈、溫經助陽,怯寒止痛,及活化心臟功能的方劑來加以治療。

中醫古籍《金匱要略》卷四:有胸痹,心痛短氣病脈的記載與醫治方法。如:

  1. 胸痹之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氣,寸口脈沉而遲,關上小緊數,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。
  2. 胸痹不得臥,心痛徹背者,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。
  3. 胸痹,胸中氣塞,短氣,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;橘枳薑湯亦主之。
  4. 心中痞,諸逆心懸痛,桂枝生薑枳實湯諸之。
  5. 心痛徹背者,背痛徹心,烏頭赤石脂丸主之。

死亡危險如影隨形 預防救急不可忘!

中醫防病從「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」做起。改變生活形態,天地運行之道: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的生活起居活動與大自然的運作相符,是最基本的養生之道。

動脈硬化者,在平時會有一些心臟疾病的潛在徵象,包括氣促、胸悶、暈厥、心悸等。有這些症狀的人應注意不要在冬天運動過度、出汗、勞心、暴飲暴食,太疲勞時洗澡易猝死,或是高溫天氣下連續加班,還有過量運動、飲酒、意外暈厥後都容易引發猝死。所以一定要避免在大寒、大風、大雪及霧露中鍛鍊。最好以導引調氣的氣功較為適當,如太極拳、法輪功、八段錦等。既可舒筋行血,又可禦寒強身,溫暖四肢。飲食宜清淡,不可吃得太飽,最好戒菸忌酒。

文章導覽

上一頁 上一頁
FlyingV 發揮社群力 募資計畫成功
Next繼續
你吃的是真食物嗎

2006-2025 ©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版權所有。Powered by Wathchinese Design

滾動到頂部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協會
  • 活動
    • 研討會
    • 活動特區
    • 參與改變
  • 非法器官移植
    • 影片區
  • 要聞
    • 新聞
    • 電子報
  • 生活保健
  • Q&A
  • 中文 (台灣)
    • English